最高楼

旧时心事,说著两眉羞。长记得、凭肩游。缃裙罗袜桃花岸,薄衫轻扇杏花楼。几番行,几番醉,几番留。    也谁料、春风吹已断。又谁料、朝云飞亦散。天易老,恨难酬。蜂儿不解知人苦,燕儿不解说人愁。旧情怀,消...
阅读全文

《意林》连着我和妈妈的心

我和妈妈都是《意林》的忠实读者,在她生日到来之前,我想为她买全《意林》的合订本,因为《意林》连着我和妈妈的心。    妈妈只有初中文化,像中国千百万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,困苦中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,“...
阅读全文

巴尔扎克的天使

那年他22岁,她45岁,是九个孩子的母亲,如果大儿子还活着的话,正好和他———新来的家庭教师同岁。    那时他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三流写手,只能用一些假名发表一些低俗的小说。他的头发常常是乱糟糟的,衣...
阅读全文

挨过烫的小孩都躲着火

我们是1997年1月2日离的婚。那天早晨我们约在剧院门口见面。    之前他对我说:“丹丹,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是模范夫妻,所以分手时也要和和气气、高高兴兴的,这对我们彼此都好。”我说“好吧”。   ...
阅读全文

月牙

山中若有眠,枕的是月。   夜中若渴,饮的是银瓶泻浆。   那晚,本要起身取水浇梦土,推门,却好似推进李白的房门,见他犹然举头望明月;一如时在长安。   东上的廊壁上,走出我的身影,吓得我住步,怕只怕...
阅读全文

单,不孤单

那年秋天,落寞的我开始第三个高三。一个人徘徊在异乡车站的书刊亭中,绿色的《意林》就像清爽夏日的一串音符跳入了我已朦胧的双目中。没想到这不经意间的邂逅,就让我与《意林》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   那个高三,...
阅读全文

13岁,我搬砖给自己盖房

我生于1962年6月。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科级干部,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厂的工人。除了哥哥之外,我还有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。我们一家5口人住在常州城中一个小弄堂的旧平房里,两个小房间加在一起30多...
阅读全文

我是90后等

90后,精神的拾荒者 佚 名      蓝调、摇滚、Rap兼收并蓄;崇拜韩寒,崇拜郭敬明,崇拜扑朔迷离的文字;追求Vincent van Gogh的精神,追求纷乱即兴的街角涂鸦;喜欢线条,喜欢光和色,...
阅读全文

平静的约定

如果在等待中,   你的诺言是温暖的。   我愿意用灵魂深处   仅有的光明来与你交换,   还有我青春的容颜,   我的自由。   可是我渐渐地不再相信你,   不相信你若即若离的手心中,   会有...
阅读全文